长期的心理内耗,会摧毁你所有的热忱与行动力,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感到心累,从而长时间不在状态,生活越来越不快乐。
作者:JK不二子,来源:张德芬空间(ID:tefenchangpublic),经授权发布
闺蜜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,今年要读50本书。
可是,2020年只剩下不到100天,她连20本也没读完。
作为新手妈妈,她想给娃更多的陪伴,又想自我成长,常常觉得时间精力不够用。于是,陪娃的时候,她想着要听课,学习的时候,她又内疚不能陪娃。为此,她学习了各种方法,想通过管理自己的时间找到平衡,可内心始终纠结的她,努力有余,收效甚微。知乎上曾有个热门提问:我明明非常努力了,每一件事都全力以赴,努力到身体和心理都筋疲力尽,为什么仍然“一事无成”?这个难题困扰了很多人,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心累的体验?比如,别人随口说的一句话,你会记在心里,暗自揣摩这句话的含义,怀疑自己哪句话可能说错了。明明什么都没有做,却已经感到累得不行,就算做了,事后又经常反思自责,觉得自己很失败,陷入拖延-自责-拖延的怪圈。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资源,当资源不足时,个体即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,长期的内耗会让你感到疲惫。当我们跟自己过不去,把太多的重心放在内心戏里,没办法好好地安住当下,就会产生情绪内耗。
一个人最大的内耗,是对自己的排斥
比如,今天决定吃什么菜,她也要想半天,到最后干脆让老公来替自己做决定。以前我做一件事,总是喜欢拖到无法再拖到时候,才匆匆忙忙去完成它。而没做之前,心里一直在惦记着未完成事件,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,效率低下。这让我产生了强烈的负罪感和焦虑感,结果,明明没做啥,也累得要命。因为在他们看来,如果像别人一样努力,就等于承认自己是平庸的,所以他宁肯幻想自己非常优秀,什么都不需要做,长此以往,他们会变得缺乏活力,容易疲劳。很多内耗的人,都是高敏感的人,内心戏特别多,他们都存在低自尊的问题,并且尝试通过设定高标准来弥补自己的缺点,结果陷入了恶性循环中。面对问题—没有信心—寻找方法—方法失败—攻击自己;更加没有信心—再寻找方法—方法又失败—更猛烈攻击自己;总之,就是认定自己什么也做不好,以此为结论没有理由不攻击自己。高内耗的生活,就像一个有漏孔的气球,你使劲吹,也吹不起来,并形成一个无止境的恶性循环。长期的心理内耗,会摧毁你所有的热忱与行动力,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感到心累,从而长时间不在状态,生活越来越不快乐。
为什么会有心理内耗?
它是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种“我就是什么样子”,或者说在那时那刻“觉得是”或“应该是”的形象,说到底,它是一种虚幻的自我。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有某种品质,并不用让别人来证明,但如果实际上他并没有,只是希望自己有,他就会对此非常敏感。他会不惜一切地抹去理想化形象和真实自我之间的差距,尽量维护自己的完美形象。显然,这会很累,尤其是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相差太大的时候。他很难接受现实中糟糕的自己,就把精力都浪费在对自己的对抗和排斥中了。为了达到目标,夸大自己的能力和重要性,把所有的缺点粉饰成优点。内耗的人,总是觉得别人在轻视他,因而感到极度屈辱。为了消除这种感觉,他需要一种报复性的胜利,也就是战胜他人,而这种随时随地的比较,让他有更多的危机感。这是理想化形象僵化的根源,很多人不承认缺点,不正视内心的冲突,是要维护他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虚假和谐,这无疑让内耗更加严重。理想化形象的出现,看似可以补偿他对真实形象的不满,但后果却是造成了自我疏离,人格裂缝。因为他把自己过分拔高了,根本无法达到理想中的自己,结果,他更加无法容忍真实的自我,更加讨厌自己。他在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之苦苦挣扎,在自我欣赏和自我歧视之间左右摇摆,耗尽了自己的心理能量。
大部分人会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内心的冲突,因为认识和体验冲突本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。你需要静下心来去寻找自我,突破自我,努力作出新的改变,而人的天性是喜欢呆在舒适圈里,假装一切都很平静。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:“有时,房间的门并未上锁,只不过它是向内打开的,一个人如果总是向外推,而没有向内推,就会被困在这个没有上锁的房间内。”一个人的内耗,大多是受到观念、信仰和道德观的影响,要看清冲突,健全的价值观就格外重要。作家周国平说,说“不”的前提是你内心中有你坚信的“是”,有你的清晰而坚定的价值观,这样你就会自然而然拒绝那些违背你的价值观的东西。一旦你建立了健全而清晰的价值观,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,就能更从容淡定地取舍,减少纠结。无论是对一件事情感到犹豫还是恐惧,只要付出行动投入地去做,那些折磨心灵的负面情绪也会大大减弱。心理学上有个“期限效应”,人只有在接近目标期限的时候,才能集中精力去完成。因此,如果要完成一项任务时,不妨先将任务分成一个个小阶段来完成。如此一来,每个“最后期限”都将会提前 ,可以促使我们更积极地行动,进而减少心理的损耗。脑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:人本质上不是理性人,而是感受人。如果我们的情感脑得不到接纳,感受得不到有效倾听与认可时,我们会陷入自我斗争的状态。值得一提的是,对很多人来说,接纳只意味着自我说服、漠视或压抑……但所有这些其实只是控制行为,虚假的接纳,带来的依然是无休止的战斗。真正的接纳,是悦纳,没有评判、否定、安慰、漠视、压抑,是愿意对自己的决定负责。当你允许的时候,你就不再排斥自己了,不再跟自己较劲了,内耗降低,对外的精力就最大化了,反而是越做越好的。点个在看,世上只有一种成功,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。
或许你还想看
真正的付出,是要放下期待的
改变自己的终极力量:心理建设
最好的学习,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
作者简介:JK不二子,自由撰稿人,APPC少儿心理咨询师,从事教育10年,现专注于女性成长和亲子教育研究,公众号:张德芬空间(ID:tefenchangpublic),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
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商务合作微信:fushusz(备注品牌),知乎@富叔,头条号、微博@富书
看更多走心好文章
请长按下方图片
识别二维码 关注富书
👇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,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
你若喜欢,为富叔点个在看哦